[專文]TOYAMAキラリ/富山市玻璃美術館

隈研吾 / 2016 / 日本富山県富山市西町5-1

這篇文章最早完成在2015年,對我來說格外有意義,記得那時候是第一次以建築探訪的目的出國,也踏上了所謂「建築旅行癡漢」的不歸路,感謝當時所有的照片都是好友協助拍攝,而在回顧舊文的同時也有許多新發現,希望疫情趕快過去我們才能繼續尋找美好的空間與風景。

到日本自助旅行已經好幾次了,總是想找到不為人知的私房景點,特別挑了對外國人來說較冷門的旅遊地方,其中之一就是位於日本北陸地區的富山,雖然台灣的華航已經有了直飛班機,但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把這裡當成過渡的城市,停留一晚就去附近的黑部立山或是合掌村,查了一下資料,其實市區也有很多建築值得一看。富山為僅次於金澤的北陸第二大城市,其實市區本身建設和交通都非常發達,但在觀光資源上就顯得有些缺乏,尤其在北陸新幹線通車之後,面對首都圈等大城市的距離拉近,所謂「裏日本」的地方文化推崇,如何利用文化建設帶領地方發展就更顯得重要。

「TOYAMAキラリ」位於富山市環狀電鐵之線上,原址為舊大和百貨,在人口外移、商圈轉型,百貨公司因經營不善而關閉後,該建築成為富山都市再生的最重要課題,政府也希望能留住這塊市區的精華地段,耗時十多年,經過多次市議會和公民參與討論之後,透過競圖決定由建築師隈研吾設計,並將單一化的建築改為複合式機能,結合三種用途:市民圖書館、在地的玻璃美術館和富山第一銀行總部等共十層樓的大樓。

由於位於市區主要幹道的十字路口上,寬敞的臨街立面使建築成為當地的重要地標,事實上不論外觀還是內部,都充滿了隈研吾擅長的材料運用,外觀立面上有三種材料:御影石、金屬板和玻璃窗,彼此用不同角度的形式貼附在立面上,外人經過的時候透過街道照明的反射,使建築物不用在立面上自身發光,也能閃閃發亮,就像富山縣的立山連峰一樣,在陽光反射下產生不規則、耀眼的光芒。走進室內,從二樓開始,每一層樓板都做了局部挑空,但挑空部位又是漸進式、彼此稍微錯開,搭乘電扶梯遊走在這挑空處,下層和上層人可以看見彼此、產生互動,隱約的讓人聯想到富山迂迴、一層又一層的山巒。館方還特別規劃拍照打卡點,希望來客都能帶走美好回憶。

二樓到六樓是開放式的圖書館,室內的挑空最高達18米,雖呈現壯闊山巒的感覺,但其實這樣斜面的挑空,對於防火防煙設備是較為困難的,例如區劃用的防煙捲門就難以安裝,在消防安全上也花了許多力氣克服,像採用壁面型的灑水頭取代傳統天花下設置。而最讓人讚嘆的仍是內裝的設計,為隈研吾一貫的木構造風格,利用在地杉木無垢材,漸進式的鋪設在挑空的樓板下方,搭配暖色系的黃光照明,給人十足溫暖的感受。軟裝傢俱也特別設計以呼應建築,另如書架在木製層板的末端做了倒角,使看起來更加纖細;部分樑柱則用鏡面玻璃包覆,使結構存在感降低,天花板則是部分裸露,其他則用簡單的木條鋪裝,是較為經濟卻又易達設計效果的手法。

整個建築的指標系統也是隈研吾團隊設計的,包含招牌、告示牌、DM標準字等,用細金屬管加工彎成的字體也相當有質感吸引人。館內除了圖書館,還有展現富山在地工藝的玻璃美術館,以及販售車麩餐點的百年老舖不室屋咖啡廳,可惜時間不夠,無法全部參觀,細細品味。

「如果我是天使的話,就可以閃爍出一樣的眼淚(同じ涙がキラリ 俺が天使だったなら)」這是日本樂團SPITZ的歌詞,也是我第一個眼看到キラリ字眼的聯想。有人說隈研吾總是以裝飾性為設計代表,沒有新意,我覺得即便如此,他的材料選用和拿捏也是普通建築師做不到的,「TOYAMAキラリ」的誕生,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,利用在地的素材,並減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費,不需要太高調突兀的設計,既能貼心的服務在地居民,也成為旅客的駐足新選擇,進而帶動整個富山市的觀光發展,實為相當成功的建築與都市計畫佳作。

KIRARI的外觀,復合材料拼接閃爍

可以從低樓層看到材料的拼接痕跡

室內也是鏡面加上重複性的木條,文字識別系統也下了功夫

錯層的挑空就像翻山越嶺、撥雲見日

其實可以看到裸露的結構原始斷面,但卻不會覺得陽春,用簡單的材料塑造十足的氛圍感

高往低樓層看,透視讓空間感格外震撼

夜晚的KIRAR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