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專文]石巻市複合文化施設

マルホンまきあーとテラス(石巻市複合文化施設)/ 藤本壯介 2021 / 宮城県石巻市開成1−8

探訪311災後的復興建設,一直是自己放在心中的旅程,因為對於建築迷來說,能夠在小範圍內飽覽豐富的新建築與大型建設,加上眾多建築大師的加持,實在是非常超值的體驗,只是因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,加上疫情的爆發,一直沒有成行。前些日子看完了動畫鈴芽之旅,這部電影有意無意的提到許多災難故事與復興光明,又讓我再度燃起了東北巡禮的想法,在重啟外國旅行的這刻,就讓我們從東北開始,重新認識日本的新建築吧!

當初整個日本東北地方受到災害影響,北從青森八戶,南至福島磐城,若要拜訪東北沿岸城市,建議先由距離東北大城仙台為起點,最近的石卷市看起,往南往北各有許多不同的建設景點,而石卷市又屬於311的重災區,沿海地帶幾乎破壞殆盡。在災害發生之後,首先先滿足了最基本的居住需求,建了大量的臨時與永久住宅,爾後開始了一系列的重建計畫,「石巻市複合文化施設」就是這樣誕生的,舊的文化施設已完全毀壞,且原址位於靠海低窪處,為了避免災害的再次侵襲,將新的文化中心移至內陸數公里地方,建築除了維持原有的文化活動機能,在必要時也能當作緊急的避難場所。

搭著公車向北出了市區,遠遠的就能看見文化中心,建築物由來自北海道的建築師藤本壯介所設計,純白色的建築坐落於長條形的基地上,由於位於市民運動公園旁,感覺視野更加遼闊,建築物像是郊區美式大賣場的配置,整齊劃一的倉儲空間一字排開,前方即是可停放上百部車輛的停車場,必要時也可以舉行各式活動。立面造型十分簡單,大大小小、有高有低的「白色家型」方盒緊靠在一起,再用開放的長廊串連起來,這些家型的方盒各有各的功能,包含兩個規模不同可自由組合的展演廳、小型圖書館、生涯學習教室、博物館展示間、行政辦公室、餐飲空間等等,建築師很直接了當的利用各空間的面積和高度需求,變成外部的方盒大小。

建築物正面左右寬超過170米,因此在正面設了許多出入口,而由於空間採並列配置,有別於集中管理,可依照機能需求分時段開放和管理控制。仔細看,除了大的家型方盒外,還有許多小房子依附在正立面上,這些小房子有些是容納零碎機能,如玄關、咖啡車、遊戲間,有些是收納設備和機房,但並不全都是有實際功能存在,可能是建築師為了削弱大型量體對環境帶來的壓迫,讓建築更輕巧些、更可愛活潑。

從低矮的屋簷進入後,首先是串接個空間的長廊,對著室外是連續到底的水平長窗,室內天花板的高低變化讓長廊呈現不可思議的狀態,更高的家型煙囪提供了採光及換氣的功能,而各種空間的進退錯開,營造出曲折蜿蜒的巷弄感,加上牆上大面積的開窗採光,即使在室內也有身在半戶外走廊的錯覺;同時,建築師另外選用許多戶外家具安放於此,如路燈照明、路邊長凳,小型街道傢俱,甚至是選用廣告招牌當作是各空間的指引,在白色的基底的室內空間跳出吸睛,加強了傳統巷弄的日常感受,讓身處空曠地區的的建築更加緊密自我連結。

170米的長廊除了串連各個空間,也提供了多樣的機能,散落在其中的角落小木屋,提供獨處休憩的秘密基地,通往二三樓的大階梯平台,也是舉辦活動的良好場域。我特別喜歡走廊兩側的開窗,看似錯亂,實則經過巧妙安排,牆上大面積的天窗採光,加上煙囪頂部的天窗、走廊鏡頭的端景落地窗,提供了非常足夠的自然照明,從窗戶也能一窺遠方的山脈,美景就像是一幅自然畫作掛在牆上,讓整個建築更加圓潤溫暖,處處充滿細節。

本案在2016年透過競圖,目的是想藉新建設復興東北,而最終由建築師藤本壯介獲得了設計權,仔細想想,這是在武藏野大學美術館之後,藤本久違的「大型建築」,同時也是他最不尋常的風格作品,雖是一貫的純白色,但實際體驗後卻感覺完全不同,少了以往常見的仿生有機造型、追求物質的極限態度,本案還選了大家都會避開的「具象性」外觀設計,讓人不禁懷疑是否真的是藤本設計的建築。不過依據當時建設前周遭環境的壯況,的確是方圓百里空無一物,只有空地和遠山,要在災後快速打造能串起居民的精神地標象徵,也許回到最初建築聚落的自然生成狀態,不論是排列成傳統的民居街道,或是暗示因海運而興盛的石卷倉庫群,比起設計得張牙舞爪,這樣的外型也許就是貼近民心的最佳解吧!

在遠遠的地方就能看到文化中心,整齊劃一的並肩排列

在遠遠的地方就能看到文化中心,整齊劃一的並肩排列

立面其實比想像更複雜碎化,讓建築整體更加有層次,而非看板建築

立面其實比想像更複雜碎化,讓建築整體更加有層次,而非看板建築

內部長廊元素看似雜亂,實有秩序,位置都經過巧妙安排

內部長廊元素看似雜亂,實有秩序,位置都經過巧妙安排

長廊的盡頭是大階梯,盡頭是框景的窗戶,非常有神性而療癒的空間

長廊的盡頭是大階梯,盡頭是框景的窗戶,非常有神性而療癒的空間

長廊上散落各個「角落小屋」,既有裝飾性,又兼實際機能

長廊上散落各個「角落小屋」,既有裝飾性,又兼實際機能

二樓有許多出挑的平台,強化街屋聚落的感受

二樓有許多出挑的平台,強化街屋聚落的感受

長廊的各個角落都有這樣刻意安排的窗戶,建築師的功力在此濃縮展現

長廊的各個角落都有這樣刻意安排的窗戶,建築師的功力在此濃縮展現

是不是很像鈴芽之旅的「門」呢?

是不是很像鈴芽之旅的「門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