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專文]静岡県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

坂茂 / 2017 / 日本静岡県富士宮市宮町5-12

2020年初在疫情爆發前,到日本中部地方玩了幾天,不免俗的來了一趟富士山的賞山行程,由於附近的高山與遮蔽物不多,不論是周遭的河口湖還是靜岡市,都可以自由地從東西南北各個角度遠觀或近看,不過若要推薦我最喜歡的「賞山」聖地,富士宮市的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絕對是我心中不可遺漏的名單之一。

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就位於富士宮車站步行約十分鐘的地方,交通非常方便(一旁還有大型購物中心可逛街休息),北邊是知名度頗高的淺間大社,建築師是得過普立茲克獎的坂茂,坂茂以大型木造結合鋼構工程技術,在台灣的代表作品就是台南美術館。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其曲面的木格外觀搭配幾何的量體堆疊,很容易聯想到法國梅斯的龐畢度中心分館,或是日本東北的女川車站,在一大屋簷下籠罩全體空間,用「框景」的方式做設計。

從車站一路步行過來,遠遠就看到大型的鳥居聳立在園區的入口,鳥居的背後是博物館主體,建築是鋼骨造,外觀用靜岡縣產的杉木板交錯編織成格紋外皮包覆。強而有力的倒錐形量體,呈現從地面到上部漸漸擴張的樣貌,倒錐形下的遮蔭空間,一半用大片的帷幕玻璃與室外阻隔,另一半則露在玻璃盒的外面,成為建築的主體立面,遠遠看就像是個「逆富士」,而「逆富士」的前方是鏡面的水池,水池的深度僅不到五公分,在無風的天氣下直接反轉了現實,於水面倒影中呈現出正富士山的樣貌,這種直接譬喻的手法,無疑被認為是當初設計競圖脫穎而出的關鍵。而據說室外的鏡面水池,是採用當地豐富的地下水源,並提供室內空調的冷卻水使用,設計的同時也兼顧到環境存在。

博物館內部分為兩個部分,一個是逆富士下的開放空間,因為定位是教育學習的體驗中心,想當然爾,關於富士山的介紹展示空間就位於逆富士的建築內,這裡同樣提供了能直接聯想到富士山的空間體驗,參觀者由建築底部的狹小入口進入展間,裏頭只有昏暗幽閉的燈光,與室外呈現極大的反差,進來後順著螺旋狀的緩坡逐漸向上爬行,彷彿登山一般,搭配沿路的壁面投影與指向性音響設備,介紹富士山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環境,每經過一處就有不同風景與聲響呈現在眼前,是前所未有的空間體驗,感覺就像真的身在富士山之中,加深每一個來訪者對富士山的印象。

隨著參觀路徑,從地面的城鎮到森林,再到寸草不生的山頂,富士山的時間與景觀軸在身邊跟著流動轉換,不知不覺到了頂部的參觀終點,山頂又是另一道大門,走出門後豁然開朗,外頭是一個可以遠眺富士山的展望廣場,這裡也可以走到室外,欣賞周遭城區內最適合觀景的戶外平台。導覽員建議將照相機放在地面,因為地板是具有反光的彈性自平水泥,而設計成倒錐形的休憩沙發,在這裡又再度映射出了正富士的景象,幸運的話可以將戶外的富士山一併收入進參觀者的鏡頭畫面之中。

因為結構與成本的關係無法單獨呈現逆富士的量體,所以結構設定是用方型的鋼構搭鑲嵌的倒錐形建築組合,方形結構除屋頂外牆面都用玻璃帷幕讓其弱化。事實上除了需要獨立的展示區,大部分的空間都是置於外部的方形量體之中,包含一樓的咖啡廳和商鋪、二樓的多媒體展示區、特設展示區等。整體來說,建築師對於剩餘空間也算有妥善運用,不過這些副空間在實用上稍嫌擁擠,夏天的光線會非常強烈並增加室內的空調耗能,動線的安排也比較可惜,可能要盡量避開人多的觀光季才是。

其實,在建築從業的道路上,業主往往會提出希望讓人一眼認出建築的用途和價值的意見,如何適當反應這樣的設計要求,一直是設計師最難拿捏的課題,尤其是造型上,怎麼做才不會過於具象化而淪為俗套。在這個案子中,建築師坂茂的設計緊緊扣合了「富士山」的主題,而且不論是建築造型或是遊覽方式,都直接呼應了富士山的存在,簡直就像是直球對決,但卻不會讓參觀者覺得太過具象化或是失去設計品質,是個相當值得學習的建築佳作。

園區的入口就是浅間大社的鳥居,左邊是博物館建築,後方即是富士山

非常淺的鏡面水池,底部是拋光黑色大理石,讓「正富士」的景象更加強烈

大片的玻璃帷幕將逆富士一分為二,室內側是開放的商店、餐廳與集會空間

逆富士的內部是螺旋形的動線,一路參觀、一路爬山

數一數這裡有幾座富士山

最後的室外天台,感受無比的偉大富士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