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專文]鈴木大拙館

谷口吉生 / 2011 / 日本石川県金沢市本多町3-4-20

離開熱鬧的21世紀美術館,步行十多分鐘後,進入充滿歷史文化的本多家公園,公園中各式各樣的博物館與歷史建築,還有美不勝收,分不清是自然還是刻意塑造的庭園景觀,雖然google地圖顯示就在旁邊,但還是迷路了好久,才找到這次的目的地鈴木大拙館。鈴木大拙是日本明治時期的重要思想家,專精在哲學、禪學以及佛教思想,此文物館便是紀念在此出生的鈴木先生,介紹其基本思想、收藏其著作供後人參觀瀏覽。

雖然這個案子規模不大,但對於谷口來說,算是他個人的設計思想集大成,設計相當成熟,實驗性的手法並不多,不過本案不是如同先前的作品般整齊規律,甚至是稍作風格轉換,有一說這棟建築是參考其父親谷口吉郎設計的「藤村紀念館」,雖然外觀風格有巨大差異,但其非對稱的平面操作,且以整個建築「空間」作為「紀念碑」的轉換,看得出後來的手法引用。

建築在規劃初期便打算與公園的景觀步道結合,同時又試圖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幽閉環境,所以與其說是單一量體空間,不如說是一個完整的紀念園區。從建築計畫來說,建築師在此配置了三個量體:「玄關棟」、「展示棟」和「思索空間棟」,然後再用「迴廊」串連起來,這些建築與迴廊圍繞著基地,並將其切割出數個庭園,包括「玄關庭園」、「露地庭園」以及「水鏡庭園」,每個空間、每個庭園都各自有自己的主題與氛圍,順序上彼此也相互應。

如果從主要道路這邊過來,首先會是接近汽車道路的「玄關棟」,為主要出入口,包含售票處與辦公室、廁所等服務空間,以簡潔的格柵當作外立面,格柵後方是整面的落地玻璃,除了隔離市區的喧擾,並巧妙遮蔽設備空間;經過幽暗的走廊後是收藏文物的「展示棟」,因鄰近住宅區,以斜坡地形的「露地庭園」與之區隔,行程一個完整的封閉空間,這裡展示鈴木先生的生平與著作,機能性的空間同時也能舉辦小型講座、展覽;看完展覽後經過開放式的長廊到達「思索空間棟」,建築量體與走廊包覆出中央的「水鏡庭園」,正方形且半開放的思索空間內,放置簡單的茶几與榻榻米,讓遊客在參觀完展示作品後,可以至此休憩、思考、談話。
最令人讚嘆的其實是「迴廊」的設計安排,看似配置簡單,卻巧妙區劃出了空間的閱讀順序,高效率的應用在基地之中,尤其是三個不同主題庭園,從刻意營造人工庭園到極小的自然景觀,再到反射全部景觀的鏡面水池,從陰暗中一路走到光明,很難想像這麼狹小的基地內,有著千變萬化的世界,每走一段路就多一種風情,心境也跟著轉換。

雖然展示空間在整個園區中的比例並不大,其實幾分鐘就可以看完全部展品,但最重要的是,園區提供了許多適合坐下來,靜靜思考思考的角落,一些區分活動介面的高牆開了許多洞,讓參觀者能從縫隙中窺探,進而不由自主沈靜在建築師的哲學奧妙之中,來了三次,三次都有不同的收穫與體驗。

新建築雜誌(12;09)收錄了谷口對自己建築的評價:希望到此的訪客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綠意萌芽、秋天的楓葉染紅、夏天的黃昏光輝、冬天融化了飛舞的雪片,坐在思索空間中,一邊休息,一邊看著一年四季的更迭反射在水池之上。也許這也是谷口吉生熱愛在建築設計中,時常規劃水池的緣故,而鈴木大拙先生生前最大的供獻,即是將禪學以通俗的方式,推廣至日常生活之中,建築也是如此,將想像的意境,訴求於規劃設計之上,讓一般民眾即使不不懂,也能透過親身體驗、了解產生共鳴。

主要的入口相當不起眼

戶外的庭園提供沈思空間,與哲學家思想剛好呼應

第一次到訪是深秋,楓葉染紅整個山頭

水面倒影更是沈醉,牆上的開縫畫龍點睛

第二次到訪是夏天,綠意盎然

即使是小角落也是精心佈置

春天再訪,光影搖曳

思索空間的開口望出去,也是精心策劃的視覺感受